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

甚麼是六西格瑪?



六西格瑪(Six Sigma)是一套用於企業管理上的業務改進方法藉著一些統計工具,不但能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損耗,也能減少任何行業的流程錯誤,提升產品和服務質素,實現客戶滿意的管理方法。一般來說,實施六個標準差的公司,能夠一致地將產程的誤差率控制在百萬分之3.4以下,成為完美品質的標準。

六西格瑪的目的

¨    持續改善公司的運作
¨    優化流程
¨    提升銷售
¨    改善產品/服務
¨    節省時間和成本

六西格瑪的歷史

六西格瑪(Six Sigma)的概念在1987年被提出的,由於當時的摩托羅拉跟很多其他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一樣,其業務正被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手一步一步地蠶食。為了提高産品質量的競爭力,美國摩托羅拉公司通信業務部的喬治‧費舍首先提出六西格瑪這一創新的改進概念,採取六西格瑪管理模式後,該公司平均每年提高生産率12.3%。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,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傑克‧韋爾奇在全公司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法並取得輝煌業績,使得這一管理模式真正名聲大振。

六西格瑪一般的步驟



  1. 定義(Define) 
  2. 測量 (Measure) 
  3. 分析(Analyze) 
  4. 改進(Improve) 
  5. 控制(Control) 

簡稱DMAIC流程






例子

以下是兩間簿餅店準備十件簿餅所需的時間記錄:
 
時間 (分鐘)
簿餅店A
6.5
6.6
6.7
6.8
7.1
7.3
7.4
7.7
7.7
7.7
簿餅店B
4.2
5.4
5.8
6.2
6.7
7.7
7.7
8.5
9.3
10.0

分析一下數據:
 
簿餅店A
簿餅店B
平均數
7.15
7.15
笵圍
1.2
5.8
標準差
0.48
1.82

根據上表簿餅店A和簿餅店B做簿餅的平均時間一樣是7.15分鐘但它們的表現一樣令人滿意嗎?為什麼?關鍵在於標準差: 雖然簿餅店B能夠快逹4.2分鐘準備十件簿餅但有時候它卻需要10分鐘才能做到相比起簿餅店A, 簿餅店B做簿餅所需時間的變數/標準差較大。

而六西格瑪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令產品/服務的變數減少!








業務流程改善


甚麼是業務流程改善

業務流程改善(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, BPI)是幫助機構優化業務流程、使它能更有效率地運行的管理系統化管理模式。它透過不斷減少流程中的差異(variation)或損耗,務求達致質素持續提升(例如:提高產品和僱員質素、降低壞品率、縮減運轉時間)。

業務流程改善的技術包括六西格瑪(Six Sigma)、精益(Lean)、改善(Kaizen)ISOTQM等等。雖然大部分業務流程改善技術都是在工業化時代發展出來的,但當中不少技術均能成功轉移至現今的服務型經濟,應用於不同的行業和功能。


流程


流程(process)指一項或一組作業:該作業需要投入、增加價值、向組織內部或外部顧客提供產出的過程。流程需要運用組織提供的資料來運作和提供成果。實際上,一小項業務可能已經包括多個流程。例如IBM公司的質量部主任Edward J. Kane指出:從收到一份顧客訂單,把訂單發送到工廠,再把有關要求傳達到生產車間;當中就包含了30個子流程的步驟。因為機構的平日運作涉及大量程,所以辨認出當中的各項流程是業務流程改善的一項重要工作。


業務流程改善的過程

業務流程改善的第一步是訂立計劃目標、範圍和結構,然後從目標工作中劃分出各個子流程,再用系統、統計科學方法量度和分析這些流程的表現,研究那些會影響表現的因素,從而辨認和排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;製定改善方案後,比較實行前後的表現,從而調整改善方案,使其為機構更大效益。